单车骑行东南亚:柬埔寨篇

更多图片见公众号:单车骑行东南亚:柬埔寨篇

1

木牌/巴维口岸(Bavet-Moc Bai)是柬越两国最早的陆地口岸,乘坐汽车往返金边跟胡志明一般只需要六七个小时。路上跑的主流不是大巴,它的票价比较高,往往只有外国人会选择;当地人青睐的是一种厢式小货车,闲时运货、忙时接客,货斗里没有座位,人们站着挤在一起,能装下二三十个人。

柬埔寨不是一个多山的国家,道路大多平坦但经常坑洼不平,路上的汽车速度特别快。自行车在各地都很常见,但骑车旅行的人并不多,特别是在几个大城市以外的地区。当这种小货车经过时,后面的乘客往往会齐刷刷地看向我。

骑在路上,除了偶尔迎来的注目礼外,还能看到各式寺庙。跟越南信奉的大乘佛教不同,在柬埔寨占据主流的是上座部佛教。

上座部佛教的建筑样式跟汉传佛教颇为不同,佛殿均有尖塔,用色多为黄色,顶部呈三角切面,佛像的造型也是别具一格。

除此之外,道路周围不见广告,路旁竖立的不是路牌便是领导人的竞选招牌,两个戴眼镜穿西装的男人神情严肃地注视远方,下方是一行行高棉文字,一个白色的留底,一个方形的括号,里面打上了勾。从进入柬埔寨的第一天起直至离开,他们都常伴我左右。

偶尔也能看见一些当地人的房屋,大多呈高脚式,几根柱子立在地面,离地两米左右,柱子上面用竹木搭起住房。上面住人,下面存放农具、停放摩托以及喂养牲畜。

路边的小卖部往往更加简陋,竹木潦草地搭起一个棚子,里面放上些杂货,一两个大红或绿的箱子摆在最外面,那是卖饮料的。小卖部里冰箱并不多见,柬埔寨又常年高温,所以店家往往购买大的冰块垒在箱子底部,然后把饮料放在上面,兜售给顾客。

经过一家小卖部,我停下来买了两瓶饮料,3000 瑞尔。在柬埔寨,美元与法定货币瑞尔通用,靠近泰国的一些地区也会接受泰铢。一般情况下的汇率都是一美元等于四千瑞尔,找零的习惯则是根据商家各有不同,有些会找美元、有些会找瑞尔,有些则是大额美元+小额瑞尔的混合搭配。我逐渐意识到,越快适应这种复杂的转换,旅行就会越轻松。

听说前些年人们更喜欢使用美元,汇率坚挺、不易贬值,这两年经济有所好转后,瑞尔的接受度也慢慢提高了。但在各地的酒店,用美元报价还是首选。

喝完饮料后已经五点了,心想着得先找个住的地方。我打开 Booking 一看,酒店最密集的地区当然是一百多公里以外的首都金边,把地图拉到我的附近,酒店的旗标便零零落落了。酒店数量的多寡也能反应这个地区的经济水平、人口状况,毫无疑问这个周边并没有什么大城市。

选了一个二十几公里外酒店,加紧骑车赶了过去。一个多小时后,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我来到了柴桢。整个城市并不特别明亮,街上的路灯也不多,做生意的摊贩支起简易的电灯照明,黄色的灯光下往往聚集了一大群飞虫。

费了一番工夫终于来到酒店,交钱、拿钥匙,老板看过护照后就还给了我,总算不需要再扣留了。住的地方不错,在一条小河边,平房,样式类似汽车旅馆。整顿一番之后,走上街去觅食。

路上人不是很多,到处都是黑黢黢的,营业中的店铺也没有几个。找不到米饭,在路边的小摊上吃了两碗米粉。

第二天早早地起床赶路,太阳毒辣,状态不是很好,在路上看见小卖部便停下来休息买饮料,更骑不动。

在这种时候,遇见一些有趣的事物就能提振人的精神。我是在离湄公河不远的一个村子看到它的,蜿蜒十几米的钢架搭起了一个棚子,顶上覆盖着五颜六色的布还有鲜花,一个大喇叭立在旁边竖立的一根高高的柱子上。

我骑着骑着,它就这么突兀地出现在视野中,仔细一瞧,把半边的公路都占据了。起初,我并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,到跟前的时候往里一瞧,发现坐满了宾客,台上一对新人言笑晏晏、推杯换盏。来往的车辆、行人都有相同的默契,不会因为这一小段路有任何的影响。

后面的路程中,经常会看到在公路上举行的婚宴。在中国的农村,人们经常把农作物晾晒在公路上,物尽其用;在柬埔寨,人们会在公路上举办婚礼,一举多得。

太阳落山之后,依靠手电筒的光骑了一个多小时,到了柬埔寨的首都——金边。

2

金边位于柬埔寨中部平原,处在湄公河、洞里萨河和巴萨河的交汇处,15 世纪起成为柬国首都。

跟越南的城市类似,柬埔寨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而非汽车。到金边市郊的时候,路上还不见路灯,让我一度怀疑是否到达了目的地。跟随者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跨过一条大桥之后,城市的热闹与喧嚣才出现在我的眼前。

住宿的青旅位置不错,在金边王宫附近,步行过去只要几分钟。整顿了一番,到街上吃了个晚饭,回青旅休息。预计在金边待两天,去各处逛一逛,顺便等候家盼到到来。

隔日睡到自然醒,解决了早餐之后,先去了塔山寺(Wat Phnom)。塔山寺是金边的发源地,也是金边的象征之一。金边(Phnom Penh)旧称「百囊奔」,Phnom 指的是「山」,而 Penh 指的是「奔」这个姓氏,所以金边的意思就是「奔夫人之山」。故老相传,有一位叫「奔」的老婆婆在湄公河中捡到一尊佛像,带回家中供奉。其后香火日渐旺盛,这个地方也慢慢壮大变为了城市。最早来此的华人用方言交流,「百囊奔」音似「金边」,金边这个名字便沿用至今。

沿着台阶可走向山顶,两侧的栏杆被雕刻成了蛇的模样。说是山,其实也不过是一方低矮的土丘。在塔山上可俯瞰金边全貌,金光闪闪的王宫尖顶、宽阔奔腾的湄公河、五颜六色的房屋顿时映入眼帘。这个季节游人最多,怡人的东北风缓缓吹拂,走在路上也并不觉得太晒。

从塔山寺出来后,我便直奔王宫。王宫的建筑有传统高棉建筑风格以及强烈的宗教色彩,高耸的尖塔,黄色或白色的殿身无不抓人眼球。排队、买票,跟随着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闯入,看到点新鲜东西便举起相机,在各种殿各色楼里进进出出,最后来到了玉佛寺。玉佛寺因供奉着一尊来自缅甸的玉佛而得名,其外覆盖着几千块银砖,所以也叫银殿。最初是国王以及王室成员礼佛斋戒的场所,现在变成了王室博物馆,藏有不少精品。

逛了几个小时,王宫准备关门了,趁着人潮退去,赶紧拍了些照片。在出口处,一个乐队在演奏柬埔寨乐曲,我用手机录了一小段。

王宫外面是一个宽阔的大广场,当地人在此嬉戏、纳凉、散步,我看到很多人在踢藤球。藤球是竹子制成的球,在柬埔寨很受欢迎。

广场往前走,拐个方向就看到了独立纪念碑。独立纪念碑是当年为了庆祝脱离法国殖民统治而建,碑上雕刻着龙。在一些特定的节日,人们会到这里敬献花圈。

晚上又和家盼碰头了,一起吃了顿饭,第二天我还是先走。

金边城区的路不是很大,路况有些糟糕,经常堵车。我趁着自行车的便利往往能穿过重重车流,这时候也能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细节。当地人骑摩托车挺有意思,转向灯看来是不太常用的,靠的是手势。

有时候我经常会跟在摩托车后面,刚开始还困惑他们拐弯也没个转向灯,后来仔细一瞧发现在准备拐弯的时候,坐在后排的那人往往会扬起手臂使劲儿扇,像是在拍打一只看不见的苍蝇。

天气炎热,休息跟喝水的次数都增加了,均速却越来越慢。路渐荒芜,穿过的多是村子、小镇,连旅馆也寻不到。天色将晚,终于在路边看到一家旅店。进门、交谈,店家给出的价格高出我的心里预期,手机查到在 20km 外还有旅店,寻思着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应该能赶到。

到了地图上的地方之后完全没有旅店的存在,问询周围,得知那家旅店不在此处。其后,兜兜转转,地图作废,只能靠嘴问路。当地人的方向感不是很强,每问一次路得到的方位都有不同。最后,某个人群中的小哥看我神色困顿且言语不通,他跨上摩托车示意我跟着他,骑了三四公里来到了旅店。

一夜无话,专心睡眠。

金边跟暹粒的距离两百多公里,两天就能骑到。从金边出来后骑了一百三十几公里,之后就剩下九十多公里了。在路上碰见一个骑单车环游世界的俄罗斯老爷爷,六七十岁了,身体硬朗。交流了一下各自的骑行计划,只能大呼厉害。

路边经常有摆摊的,卖的不是水果,而是饭,一种装在竹筒里用炭烤的饭。刚开始在路边看到的时候有些惊奇,不知道在售卖些什么。等到愈来愈频繁地看到它们的时候,我决定停下来看一看。

这个摊主是个年轻女人,戴着一顶圆帽,皮肤略黑。摊子是用废弃的木板搭起来的,长方形,底下是木炭,上面烤着十几只竹筒。旁边支起了一把大伞,用来遮阳。背后立了一个梯形木头货架,上面放了六个竹篓,竹篓里面堆放着待烤的竹筒。整个摊子上只有竹筒饭一种商品,没有其他东西。

竹筒饭售价不高,2000 瑞尔,合人民币三块多。买完之后,摊主会用刀把竹筒劈开,把筒身一片片掰开扯下,由于饭已经跟筒里的薄膜粘在一起了,即使没有筒壁的保护,饭还是能维持原先的姿态。

接过摊主手里的竹筒饭,咬了一大口,味道有些像糯米,黏黏的。里面还包裹着一些枣或豆子,增添了不少风味。

吃完之后继续上路,刚好遇到学校放学,乌啦啦地涌出一堆学生,不少都骑着自行车。他们看到我,有几个存着跟我较劲的心思,在我身后猛地一下子加速跑到前面,频频回头张望互相调笑着。

离暹粒愈近,道路两旁愈是繁荣。摊子多了起来,摩托多了起来,小车多了起来。

到暹粒的时候刚好遇上车流高峰,到处都是摩托、汽车和大卡车,凭借自行车的灵活身段,我自如地穿梭其间。依靠着地图的指示,我穿过一个又一个巷子,终于来到了预定的旅馆前。

可在我面前的是什么?一扇铁门紧闭,里面空空如也、杳无人迹。我再三确认,这就是 Booking 上给出的地址。我看见旁边有人群聚集,他们正在平整地面,我向人群寻求帮助,一位大哥热心地回应了我。

他仔细查看了 Booking 上的地址、图片,确认上面所指正是这个地方,可他告诉我这根本不是什么旅馆,而是私人住宅。接着,他用电话联系了几个朋友,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个旅馆的信息,一无所获。最后他问我,有没有预付订金,我回他没有,当时候选择的是到店支付。语毕,大哥建议赶紧找一家新的旅馆,马上就要天黑了。

我点点头,对大哥好声谢过,骑上自行车离开巷子。

之后在 Booking 上反馈了这个问题,也没得到什么有效的回复。

3

人在旅途,不知道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怎样的城市,透过往日的经验,就揣摩它的王宫、庙宇、街道、市场和食物会是什么样子。

对吴哥窟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,影像、图片、风俗从小到大听闻不少,可大多即是浅尝辄止。暹粒是一座依靠吴哥兴建起来的城市,它的毛发、皮肤、血液、骨骼无不与此相关。酒店前面摆着一尊手艺并不是很精湛的塑像,食肆里到处都是吴哥城的照片,在街上走着的外国面孔,三不五时就会被突突车司机招呼:Angkor Angkor(吴哥、吴哥)。

游览吴哥遗迹基本上有两条比较成熟的路线,俗称小圈和大圈。小圈是吴哥窟的精华所在,巴肯山、吴哥王城、巴戎寺等最著名的景点都在其中,大圈是小圈的延伸,一般时间更加充裕的人会选择它。

包一辆突突车前往吴哥是大部分游客的最佳选择,突突跟三轮车类似,司机们通常既热情又对整个吴哥遗迹了若指掌。如果对遗迹不甚熟悉,他们也会给予建议,制定一个比较好的游览路线。

一天的旅程通常在暹粒城里开始,吃完早餐坐上突突车就可以出发了,司机会在指定的地点把游客放下,然后游客们去游玩参观,司机们在外等候,在约定好的时间后又会回来接上游客到达下一个场所。

突突车首先把我带到了售票处,购买了三日票,在系统改良之后,游客可在一周七天内的连续或不连续三天进去参观即可。

大部分游客首先到达的便是吴哥窟,也称吴哥寺(Angkor Wat)。它是柬埔寨的国家象征,也是高棉文化的发源地。我跳下突突车,跟随成群的游客来到入口,验完票后踏着一座临时浮桥进入了吴哥寺。

吴哥寺被一条宽大的护城河所环绕,雄伟壮观的建筑坐落中间。进到大门后第一感觉就是以前在电视、图像上的景物真实地出现在眼前,反而有一丝丝不真实的感觉。

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?过往的想象跟真实交叉重叠,好似放大了某种感官体验,残破的塑像、斑驳的城墙、不翼而飞的佛头,这种带有沉重的记忆洪流一下子冲进了脑海深处。以后每每回想起来,那便是再也忘不了了。

从吴哥寺出来之后到了巴戎寺,即便在众多精妙绝伦的建筑之中,巴戎寺也是独一无二的。建造者是柬埔寨最伟大的君主之一,阇耶跋摩七世。在吴哥王朝进入最强盛的时期,他下令工匠将自己的面孔雕刻在神像上,这些巨大的头像从各个角落俯视人间,象征着权力、统治和神威。

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间,吴哥王朝从印度教改信佛教,从此佛教成为高棉人最重要的信仰。

后面又陆续看了许多寺庙,之后回想起来,记不了太多了,只记得一尊巨大的卧佛,众多陡峭高大的石阶、断壁残垣、佛像上面披挂的鲜艳的绸缎。

最后一处是塔布隆寺,与其他的寺庙不同,在数百年的时光冲刷下,它已经被森林吞噬了。一根根高大的树木扎根在城墙、壁画和佛塔之上,伸向天际,浓密的枝叶遮挡了阳光,只投下一丝丝绿荫。

后来的两日,家盼也到了暹粒,头一天我们包了一辆突突车去吴哥遗迹,后一日我们打算骑自己的自行车去玩。徒步参观的游人不多,因为各个寺庙相距得有些远,骑自行车就刚好了,暹粒当地也有不少的自行车租赁点。

我们逛了几个寺庙后,决定在皇家浴池看日落。通常来说,在吴哥看日落有这么几个经典位置,吴哥寺的池塘边、巴肯山上还有就是皇家浴池旁。与前两个想比,这里非常安静,没什么游人,当地人喜欢在浴池附近钓鱼。

说是浴池,其实很大、非常大,在里面划船都绰绰有余。水池中央曾经有座寺庙,后来坍塌了,现在只有石基保留了下来。

回到暹粒的夜晚,我们找了一间自助餐厅,里面有仙女舞的表演。仙女是吴哥寺庙最著名的意象之一,许多精美的壁画都以她们作为装饰。

从暹粒之后,我跟家盼计划一起骑到曼谷,之后他往缅甸,我去马来西亚。